close

Fake Globalization.jpg 

 

  在了解、討論這本書之前,應該先為它定位。這本書是文化研究、是論文集、不完全是社會學的著作(雖然全球化是很社會學的字眼)、是一個外文系教授寫的文化評論。如果要以一個簡單的句子來囊括整本書的主題:「在地化與全球化的對話,不過兩邊也互為限制與可能性,這項發展是動態持續的。」

 

  有人批評這本書玩太多文字遊戲,過多的穿鑿附會與比附援引;而作者自比為是在跳舞。儘管如此,面對作者的翩翩起舞,看不下去的觀眾自然也可以憤而離席。個人以為如果不要套用過多的文字遊戲,像是把從單字中抽出英文字母小寫「l」當作男性陽具象徵之類的胡說八道,可讀性還是相當高的。而這個問題也只出現在第一篇凌虛全球化中;在後面的三篇論文這樣的問題其實是相當少見的。因為這四篇都是論文,而且初次發表的場所不同,這篇凌虛全球化發表的場所是「二零零四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相較起另外兩篇「東海大學社會系主辦的全球、區域、國家、公民學術研討會」以及「台灣社會季刊」,這篇發表的場所社會學氣息比較淡,也是個比較能容忍作者這樣翩然起舞的舞台吧。

 

  第一篇凌虛全球化從《臥虎藏龍》為何能全球大賣開始,討論拍電影技術、中國西方的世界觀及身體觀,最後則回到中西差異的空間觀來比較《臥虎藏龍》與《英雄》。有意無意,還是從這個面向批判了後者的血統不純。

 

  第二篇假名牌、假理論、假全球化則是本書書名之出處。聚焦於假名牌大量出現背後的心理因素(歷史、文化背景)及物理因素(經濟面向,也就是馬克斯謂下層結構)。在這兩個因素的互動下產生了生產、消費仿冒品的文化。

 

  第三篇帝國的新衣則從最能代表「國家」的服飾切入討論,從而凸顯台灣之於其他「傳統民族國家」,「既非傳統,也不民族,遑論國家?」欠缺認同的焦慮狀態。

 

  第四篇我們都似台灣人則像是Bauman《全球化》一書的主題,雖然在地的台客能借用全球的文本來為自己創造自尊,但是相對而言台妹借用全球文本就變成了東施效顰。即使全球化的在地實踐裡,仍然充滿了階級(性別)的不平等。

 

--

建議衍伸閱讀:《WOW效應:流行文化如何抓得住你》,雖然不是講全球化,不過是文化研究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書裡討論了電影、MV、遊戲、漫畫、影集還有文學等文本的相互影響。

978986700162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b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