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類社科普(社會科學普及)書籍在國內書市並不少見,但一般讀者對此一領域相較於自然科學領域是相對陌生的。用華麗的包裝向門外漢介紹社會科學界內並非驚人發現的研究成果是其中一種類型;介紹量化社會科學方法為另外一大宗。多數這類書讀起來像是一分鐘內讀懂版本的教科書。
《真實的謊言》跟其他書比較起來最大的差異是它提供了許多真實案例,這些案例以美國的例子為主。書中提到的例子不只是像副標題「揭開民調與統計的黑盒子」僅侷限於民調。民意、醫藥研究、衛生健康研究、誇大不實的廣告、公共政策、法庭上的專家證人皆是本書的重點。而這些共同的主題是研究資料如何批著客觀的外衣,被主觀地詮釋、使用。而眾多主觀詮釋的例子中不乏隱瞞、甚至欺騙的情形。指名道姓的批判使得本書帶有些許電影導演Michael Moore的風格。
這本書中心思想可以借用中研院的吳齊殷老師曾經說過:「資料宇宙只是『無言地』 (speechless)*躺在那裡、沉默著。」資料無語,只是持有各種不同動機想法的人使用這些資料。
作為人造物的資訊,何來客觀之有?
--
*注釋:雖然至今我還在想為什麼吳老師會用speechless這個字眼,根據google dictionary的解釋,作為形容詞的speechless,係用來形容(尤指氣得或驚訝得)說不出話的情況。
全站熱搜